诚信如光,照亮校园求知路
征文似火,点燃青春诚信情
此刻,让我们一同走进“诚信校园行”优秀作品中,去感受文字里的诚之韵、信之美!

杨晴雯 24级学前教育2班
作品名称:《心怀感恩,砥砺前行》
指导老师:吕彤
节选片段:
我们应学会珍惜,懂得感恩。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中科院博士黄国平曾发表过一篇致谢信,字里行间透露着他一路过来的艰辛与感恩之情。黄国平博士的成功,不仅为更多贫困家庭的莘莘学子点燃希望,也激励着成长路上的每个人。他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,母亲在他十二岁时离家,父亲也在他十七岁时去世,在《致谢》一文中黄国平写道:“人情冷暖,生离死别,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,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。家徒四壁,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。如果下雨,保留节目就是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……身处命运的漩涡,幸运的是,进入高中后,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,社会帮助我解决了生活费,老师给予我莫大的帮助,是他们是国家重塑了我的一生……”黄国平博士对国家与社会的诚挚感谢,使我感受颇深。在国家的助学政策下,他得以在困苦的生活之中顺利完成学业,实现心中理想。他也始终将祖国的这份爱铭记于心,求学路上刻苦奋斗,终以优异成绩毕业,积极投身于国家医疗事业之中,终不负国家的培育。思及自身,在日益完善的国家助学政策的支持下,我们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。我们更应珍惜国家予以的帮助,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,怀揣感恩之心,为着回报祖国而不懈努力奋斗!
李小冉 24级早期教育2班
作品名称:《资助路上的蜕变与成长》
指导老师:张瑶
节选片段:
阿林的故事只是众多受助学生中的一个缩影。国家的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,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,从经济资助到心理关怀,全方位地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支持。这些政策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经济困难,更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。
我亲身经历了学校为贫困学生设立的“绿色通道”,让他们能够顺利入学;看到了学校为受助学生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,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经济帮扶;感受到了学校对受助学生的心理关怀,帮助他们树立自信,克服自卑。这些举措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党和政府对教育公平的重视,对每一个学子的关爱。
郑宇珂 24级学前教育(五年一贯制)02班
作品名称:《信恩如光 筑梦成环》
指导老师:南英慧怡
节选片段:
那天,当我看到学校分发的资助政策宣传页时意识到,这些纸张上的文字,早已化作无数中职生实实在在的成长——有人通过国家免学费政策走进校园,有人靠助学金解决了生活费难题,有人在勤工俭学中学会了责任与担当。党和政府的资助政策,就像故事里的“年轮”,每一圈都记录着温暖的延续,每一道折痕都见证着成长的力量。
作为中职生,我们或许曾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自卑,但资助政策让我们挺直了脊梁;或许曾对未来迷茫,但只要心怀诚信与感恩,就能在技能学习中找到人生方向。当我们勇敢申请资助、自立自强,当我们用诚信对待每一份帮助、用感恩传递每一份温暖,就是对“守诚信之本,怀感恩之心”最好的践行。
窗外的银杏叶又黄了,阳光透过叶缝洒在课桌上,仿佛照着小慧当年的铁皮盒,照着学长批改的助学申请表,也照着我们正在书写的青春。中职生活或许充满挑战,但只要我们记得掌心的诚信、心中的感恩,就一定能在资助政策的暖阳下,成长为能为他人遮风挡雨的大树。